English

时刻牢记祖国的嘱托

1999-05-23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驻南联盟使馆一等秘书 王辅国 我有话说

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无视联合国宪章和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正义呼声,悍然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狂轰滥炸。当战火燃起时,使馆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秩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我们的同志没有一个退缩,反而加倍努力地投入了工作。大家都认识到,这场战争是维护主权和推行强权的斗争、是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我国政府历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我国使馆在此时此刻继续坚持工作,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维护正义、反对霸权的严正立场。我们认识到,考验的时刻到来了,我们要牢记祖国的嘱托,那就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坚守岗位,以实际行动贯彻执行我国的外交方针。

使馆是一国主权的象征,按照国际法规定和国际惯例,理应受到保护,不受侵犯,但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当地时间5月7日深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使用5枚导弹,从不同角度对我使馆和大使官邸进行了野蛮的袭击。随着剧烈的爆炸声,白光阵阵,浓烟四起,热浪扑面,瓦砾横飞。使馆和大使官邸的大部分房间瞬间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只留下了一个残破的框架。我当时住在使馆3楼,一枚导弹就在离我头部1米处,贯穿楼板直插而下,我虽然幸免于难,但住在我楼上的武官任宝凯同志受了重伤,被埋在废墟中长达9个小时,他垂危的生命经过奋力抢救才脱险。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和她爱人曹荣飞就住在我楼下,曹荣飞同志被炸得双眼视网膜脱落,邵云环同志不幸遇难。光明日报社记者许杏虎、朱颖夫妇则被另一枚导弹夺去了年轻的生命。在这次导弹袭击中,共有20多位同志不同程度受伤。一场外交史上罕见的惨剧发生了。

潘大使当时住在官邸,他从废墟的夹缝中挣脱出来,奋不顾身地冲到浓烟滚滚的馆舍前,大声疾呼“同志们不要惊慌!”并开始组织寻找危急中的同志们。李银堂参赞、李君副武官也都挺身而出,协助大使组织紧张有序的救助。大家在黑暗中听到潘大使和使馆领导的呼唤后,觉得心中有了主心骨,立即投入了救助。轰炸还随时可能发生,所以在事发现场逗留十分危险。但是,潘大使不顾敌机还在周围轰炸,李参赞手上、脸上还流着血,他们一直带着几名同志坚持在一线抢险,到第二天早晨才最后撤离。

负责使馆机要工作的同志们在轰炸发生后,有的尽管已经满脸是血,但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没有下楼求生,反而相互呼唤,冒着浓烟毅然冲进了更危险的地方,保住了国家的机密。

张存良同志临危不惧,用床单和电视天线编成绳索,先帮助住在隔壁的一位同志顺着绳索滑到楼下,接着又奋力救出另一位被困在浓烟中的同志,自己最后才离开险境。张存良同志现在还继续留在贝尔格莱德坚守岗位。

使馆最年轻的董建同志年仅22岁,是第一次出国工作。他脱离险境后,看到大铁门因为断电打不开,消防车进不去,再次勇敢地冲进浓烟滚滚的办公室,找到了钥匙,打开了大门,使整个救援灭火工作及时展开,然后他又带着消防队员进入楼内寻找失踪的同志。小董现在也留在了前方。

办公室主任刘锦荣和文化参赞刘鑫泉都受了重伤,但他们坚持留在现场,最后是被其他同志硬送上救护车的。到医院后,他们还一直在关心其他同志有没有脱险。在整个自救过程中,全馆同志都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当涉及到自己和他人时,都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宁可自己冒死的风险。

我们现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我们体会到祖国和人民对我们的关怀和爱护,我们感受到经过磨难后与亲人团聚的欣慰。由于工作需要,潘占林大使和李银堂参赞、李君副武官、张存良、董建、陈立、赵志祥同志以及10多名新闻工作者仍然留在战火纷飞的贝尔格莱德,为党的事业,为祖国的利益而继续战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